战机与母舰的协同作战是战斗力的核心体现。战机作为空中单位,承担着侦查、火力压制、精确打击等多样化任务,而母舰则提供载机平台与后勤支持。两者的配合需要从战机类型选择、装备配置、战术部署三个维度统筹规划。轰炸机适合针对敌方大型舰船,攻击机擅长快速打击小型目标,制空战机则用于争夺制空权。母舰需根据战场需求搭载不同类型的战机,并通过升级机库和装配线提升战机出动效率。
武器系统优先提升对舰伤害、暴击率和命中属性,装甲系统侧重结构值与防御能力。维塔斯B010等离子轰炸机需强化单发伤害与冷却时间,刺鳐鱼雷轰炸机则需平衡生存与输出。动力系统的锁定时间与闪避属性对空优战机至关重要。装备升级应围绕战机定位展开,攻击型侧重输出强化,防御型注重生存能力,避免资源分散导致战力稀释。
侦查战机先行探测敌情,轰炸机实施首轮火力覆盖,攻击机负责补刀残血目标。母舰需保持与战机的安全距离,利用防空武器掩护战机返航。包夹战术中,战机编队应从侧翼突袭敌方后排,母舰主力正面牵制。注意控制战机出击节奏,避免因载弹量不足或冷却时间导致火力真空。
前期集中培养2-3种核心战机,中期逐步完善各类型战机体系。技术值优先分配给常用战机的关键模块,如轰炸机的武器系统、制空战机的动力系统。母舰的载机容量与出击效率应同步提升,避免出现战机数量过剩或补给跟不上的情况。定期通过实战检验配合效果,动态调整战机配置与战术方案。
最终形成的战力体系应具备弹性适应能力。面对不同敌人时能快速切换主战机型,遭遇突发状况可通过调整母舰站位弥补战机短板。保持至少一支高速战机编队用于应急响应,母舰编组保留15%-20%的载机余量应对战术变化。通过持续优化配合细节,使战机与母舰形成互补共生的战斗共同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