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属容量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影响资源储备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。提升金属容量的核心在于优化工程舰配置、合理规划采矿平台布局以及强化基地资源建筑。工程舰的技术值加点应优先提升存储容量和采集效率,通过蓝图研究解锁高级仓库模块可显著增加单次运输量。采矿平台的建设需选择资源密集区域,中级以上平台能降低开采难度并支持多船同时作业,从而减少往返时间损耗。
基地内金属炼化工厂的等级直接影响金属产量和存储上限。小型综合工厂与金属炼化工厂需同步升级至8级以最大化基础产出效率。资源管理界面中的仓库扩容技术同样不可忽视,通过消耗预制模组或动员令可临时提升存储上限。前哨指挥中心的建设能大幅扩展区域资源储备能力,尤其在金属富集区部署前哨站可形成资源输送网络。
工程舰编组策略对金属运输效率至关重要。将多功能工程舰与小型工程舰混编可提升队伍整体载货量,而中型工程舰搭配载货型舰船能进一步优化单次采集量。需注意避免因爆仓导致的频繁往返,可通过调整计划圈范围或增加采矿平台仓库功能解决。技术储备充足的玩家可研究高效仓储类协议,永久性提升舰队存储属性。
长期发展需兼顾主动采集与被动产出。参与同盟采集任务或消耗战获取金属补给时,应及时将战利品转移至高级采矿平台集中存储。金属资源的动态平衡需通过实时监控库存与消耗比例实现,过度依赖单一获取渠道可能导致产能瓶颈。合理利用资源交易系统可在晶体或重氢冗余时转换为金属储备,但需注意汇率损耗。
提升金属容量的本质是优化采集-运输-存储全链条效率。从舰船改装到基地规划均需围绕扩容目标展开,技术值与建筑等级的协同升级是可持续增长的基础。后期需逐步将初级采矿平台替换为中级或高级平台,以适配舰队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