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二战风云2的后期阶段,战术选择的核心在于兵种搭配的平衡性与国家特色的深度利用。精英步兵、重型坦克和火炮构成陆军后期阵容的三大支柱,其中精英步兵凭借高防御和攻击力形成坚实防线,重型坦克提供突击火力与装甲优势,火炮则负责远程压制。这种组合能有效应对多数战场局势,但需注意避免将重型坦克置于阵型前列,应让步兵先承受初期火力,采用层进式推进策略。同时需根据敌方阵容灵活调整火炮位置,确保其全程提供火力支援。
后期战术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兵种克制与地形优势。炮兵单位需部署在森林等隐蔽区域以获得攻击加成,反坦克炮应优先锁定敌方装甲单位,而摩托化步兵凭借高机动性可快速突袭敌方后排。攻城战中必须保证攻城车处于120距离的安全位置,利用坦克吸引炮塔仇恨后集中拆毁防御建筑。防御战则需构建多层次防线,将敌军阻挡在炮塔和基地射程之外,同时通过侦察车持续获取视野优势。
国家特色单位的运用能显著提升战术强度。苏联的坦克集群适合正面突破,美国的空降兵可实现快速战略投送,德国的装甲部队则具备精准打击能力。无论选择哪种主力兵种,都需要搭配对应的特色支援单位,例如将火箭炮与防空炮组合应对空中威胁,或使用特种兵执行关键目标破坏任务。后勤保障同样重要,需通过工厂、军工厂等建筑维持持续生产能力,并建立资源储备应对消耗战。
战术策略卡的组合使用能产生质变效果。全军突击配合干扰射击可形成攻防增益,攻城武器与偷袭阵地组合能提升40%拆建筑效率。资源类策略如钢铁橡胶可短期内提升400%产量,而闪电战的40%移速加成适用于快速调兵。需注意策略点分配优先级,优先强化核心兵种属性,次要考虑辅助功能。
通过共享情报、统一进攻节奏和资源调配,能实施多线牵制或集中突破等高级战术。联合使用火箭炮覆盖和空军轰炸可瓦解敌方防线,而海军舰队的岸轰支援能为陆军创造登陆机会。最终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场外的外交协调与战略资源整合能力。